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中学2023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3-04 18: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2023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中学2023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 1 - 中学 2023 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教、学、研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着力点,以新课堂达标活动的高效开展为载体,全力做好高三备考、新课堂达标为工作重点,优化措施,狠抓常规的落实,夯实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打开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根据《关于 2022-2023 学年全市高中教学工作方案》的要求,推进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年”活动,努力促进学校稳定有序发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常规落实、新课堂达标、年级质量管理评价三个中心工作展开。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强化目标任务的落实。学校据各级部的实际,提出下列学生培养目标: 高三级部: 一段线上线率比上一年再增 3%(特殊线 400 人,一段线及艺体过 1300 人)。强基部:全市 M20 有 1-2 人,M50 有 3-4 人,M100 有 5-8 人,特型线 190 人。

  一部:特型线 120 人,一段线 480 人。二部:特型线 120 人,一段线 480 人。艺术部:名牌(三大美院及 12 所音乐学院)3-5 人,一段线 150 人。

  高二级部: 强基部:市 M10 有 1~2 人,M50 有 3~4 人,M100 有 6~8 人市特型线(市M4500)200 人。一部:市模拟特型线(M4000)150 人,一段线(M10000)600 人。二部:市模拟特型线(M4000)150 人,一段线(M10000)600 人。艺术部:一段线(M10000)10 人。

  高一级部:强基部:市 M10 有 1~2 人,M50 有 3~4 人,M100 有 6~8 人,市特型线(市 M4500)200 人。一部:市特型线(M4500)200 人,一段线(M10000)700 - 2 - 人。二部:市特型线(M4500)200 人,一段线(M10000)700 人。艺术部:一段线(M12000)10 人。

  学校目标要层层分解到班级、学科和学生本人,目标要张榜上墙,时时提醒。每次大型联考后根据成绩进行班级和教师量化。

  2、深化“激情+规范”、 “提速增效、深度研学” 管理模式,谋求创新发展。

  抓好教师的“深度教研”。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编写《课程纲要》、单元(课时)学历案及单元达标测试题,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实施。

  (1)加强化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学科主任的指导带头作用和学科中心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落实好每周半日的集体备课活动和“三定、四统一、五必须”。引导教师做好三学、三研、和三练。把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的效果纳入教师实绩考核内容之中。

  (2)提高单元质量检测功效:要做到“四及时”、求规范,即批改及时不过夜、评讲及时求精准、总结及时要有效,反思及时谋进步,要让学生不怕考试,进而希望考试,让每一次考试都给学生带来阶段性的成就感。

  继续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质量。帮助学生消除不良习惯,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积极倡导和落实入楼即静、入座即学的好习惯;自习“三零”、课间“三不”、校园“三静”活动。抓好“会前、餐前、操前”“三前”读,抓好学生自习课的学习“姿态”(睡觉、挠头、转笔、下位、说话、喝水、收发作业等),强力推进“校园跑”、控手机、穿校服等习惯养成教育的常态化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点滴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2)晨读、自习课程化的落实:针对晨读课时间长的实际,把晨读分段实施教学,强化教师责任,纳入教学课程体系,提升晨读和自习应有的时效。

   - 3 - 3、高三备考:一轮复习要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说明》为指导,坚持“以高考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复习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

  (1)认真研究“一层四核四翼”的高考导向,加强对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和研究。

  (2)围绕“整体推进、分类培养”备考策略,按照“以高考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中心”的备考要求,完善高三的教学安排,突出抓实、抓精、抓好“训练”环节,抓好拆卷、组卷和整卷训练,精心编写“学练案”,提高备考效能。

  (3)抓好三支队伍,提高备考管理能力 一是学校高考领导核心团队(公仆、管理意识);二是发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科学备考的研究团队;三是提高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队。

  4、聚焦新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1)新课堂达标就是强课提质。全体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三学、三研和三练,优化新课堂达标推进机制,加强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构建学生“学会知识”的课堂、基于真实学情下的课堂、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备-教—学—评”一致性的高效课堂,建立目标导向、素养导向、高阶思维导向的课堂达标教学模式。从而形成“全员大练兵”的教研格局,引导大家练“绝活”。

  (2)做好学期教学规划:在编写《课程纲要》、设计学历案和编制单元检测题基础上探索大单元教学,加强学历案课堂实践研究,以学历案为基点,扎实编制好课时学历案,开展单元学历编写,实施大单元设计,从“课时学历案”走向“大单元学历案”,逐步形成基于学历案的课堂教学形态。

  (3)发挥学科中心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学课标、研教材、磨课堂,大练教学基本功,以确保达到分批次全员达标。

   - 4 - (4)新课堂达标推进与“青蓝工程”结合起来,通过学课标、研教材、磨课堂等一系列的教学练功,在指导老师的传帮带下,青年教师尽快成为“一年入门、两年过关 、三年骨干”,本学期继续推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5、切实抓好基础年级的教学管控与指导。

  基础年级的主要教学任务: 高一: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培学风和班风,提高省五科合格考的质量。落实“三重一不”--重基础、兴趣、习惯,不分化。

  高二: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提高省合格考的质量,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提高必修和选修课教学质量。落实“三重一不”--重综合、迁移、方法,不松懈。

  ①优生培养和分类推进:成立学校社团、学科实验(实现双 100%)指导工作专班。成立学科兴趣小组(社团),落实实验教学,利用闲暇时间拓宽、延伸学科知识,为竞赛做准备;同时做好分类推进工作,实施帮包责任和全员育人导师制,转化学习困难生,做好“缩尾”和分类推进工作。

  ②做好基础年级的教学质量跟踪。级部要有班级目标任务分解,有计划、有措施。

  ③切实落实基础年级“一年高考三年备考”和“高中和高考”“三年一贯制”“三个年级一起抓”的教学理念和工作部署。规范基础年级的教学过程。落实《中学教师教学常规要求》,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备、讲、批、辅、考、评、研等各环节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反馈。

  6、认真落实教学基本规范 (1)规范教学秩序。任何教师不得随意调课、换课、缺课。

  (2)规范业务检查手段:a.教学服务中心每天检查上课、辅导及值班情况,实行节节查,天天公布检查结果,一周一结,一月一总结并公布;b.教师业务(教案、作业批改等):级部实行周查,教务中心负责月查,学期末要组织人员进行总结性检查,结合平时检查,一并纳入教师考核量化中;c.作业、讲义。要求作文批阅 - 5 - 不过周,讲义(试卷)不过夜,作业要全批全改,批语精当有鼓励性;倡导面批、详批,给学生留留言条。各级部在作业质和量上要有所控制。

  (3)听评课:科任教师每周听评课不少于两节,落实市教科院关于干部听课要求;教学干部要做到“三深入”——教室、教研组、学生,把脉教学的动态,提高教学效益。

  7.学校领导干部“两进一包”:语文-晁岱雨、数学-宗秀银、英语-李吉普和王磊、物理-宗秀银、化学-孟凡武 生物-杨保光、政治-褚艳峰、历史-张晨波、地理-黄敬信 。各级部根据实际,做好分类推进及老师帮包任务的分工、分解,及时总结反馈,并把工作成效纳入考核量化之中。

  8、抓好分类推进工作,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关注四类学生:特尖生、目标生、临界生、学困生。做到人人有目标,时时有信心,天天见进步。同时,各级部要落实分类推进的目标和计划,每位教师都有帮包生,落实全员育人责任,真正使尖子生更突,学困生学习有转变和提高。

  9.落实《中小学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行动方案》。强化“双语”学校要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同时挖掘学生阅读资源和渠道,师生互借互享,让学生抬头见书籍,伸手有书看,以营造学生阅读氛围;级部建立开放的学生阅读室,学校配备阅读材料

  四、重大活动安排: 月份 周次 重大教学活动 2 月 1~4周 1.发放值班表、检查表、课程表 2.收交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开学考。

   3.百日宣誓活动 4.召开学科、备课组长中心团队教学工作会议 5.安排教师示范课。常规强化月。

   3 月 4~8 周 1.模块阶段性过关检测,常规强化月 - 6 - 2.高三大教研、高三二调考试 3.组织高三教师教研会 4.高三研讨课 5.教师上课课时数统计汇总 4 月 9~12 周 1.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 2.期中模块检测、高三三调组织 3.学生评教、教师业务检查 4.级部学生会、家长会、班导会 5.教师上课课时数统计汇总 5 月 13~17 周 1.学科特长生研讨会 2.学科组长教学会(进度、时间) 3.高三三轮复习研讨、听课活动 4.教师上课课时数统计汇总 5.高三定时训练 6 月 17~21 周 1.高考、中考 2.学生评教及教师业务检查 3.高一高二迎期末考试动员会 4.暑假学生学习安排 5.教师上课课时数统计汇总 7 月 22~23周 1. 高一高二期末考试、阅卷、成绩统计 2. 上交教学各类总结 3. 假期工作安排

推荐访问:学年度 标签 工作计划 中学2023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中学2023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