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言材料【3篇】

发布时间:2022-03-15 08:49:28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言材料【3篇】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是由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国共产党核心权力机构,简称中共中央。该机构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设立,取代了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由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组成。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言材料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言材料3篇

第1篇: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言材料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

第2篇: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言材料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学习研讨发言

为搞好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性建设,近期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管党治党实践经验的重要成果,进一步完善了党内法规体系,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此,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中有了以下认识: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讲政治的问题,不断强调党的政治建设问题。提出并强调了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定力、政治意识、政治勇气、政治责任、政治任务、政治品质、政治能力、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底线、政治合格、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政治清明、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对党忠诚等一系列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的概念。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全党同志只有坚定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提高党的战斗力,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顺利实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全体党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第一位的纪律和规矩,是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红线,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保证。加强政治建设要求党员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的,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要求我们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在十八大后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解决这“四风”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

3

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原因。虽然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可以变,党的具体工作可以变,但党的群众观点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我们要把历史上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承下来,并结合新的形势,做好群众工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中国共产党

4

建党98年来,从来都不是谋取私利的帮派小团体,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对一个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讲,面对我国发展的新特点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要求,始终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政治生态和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局面。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求我们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突出政治标准。十八大提出要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2018年初,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提出了“五个过硬”的要求。政治过硬就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广大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章的规定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5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求我们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从多方面努力。一是把历史上党的光荣传统传承下来,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民主集中制等优良传统,下大气力解决好影响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二是从问题入手,坚持激浊和扬清两手抓,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激浊,首先要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下大力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扬清,关键要扬选人用人之清,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让那些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三是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要对现有的制度规定进行梳理,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该新建的新建,让党内政治生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十二个方面作出规定,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历史上,我们党在1980年制定过一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部《准则》的主要原则和规定今天仍然适用。新老《准则》相互联系、一脉相承、不可割

6

裂,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求我们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不仅要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而且要从深层次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引领,保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结合全面从严治党实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为政以德、正心修身;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继承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彰显党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追求,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文化自信,履行好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责任;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要求,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

7

性,使党内政治生活成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我们要从政治上深刻认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注重正本清源,坚持问题导向,不断纯洁党内政治文化,为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第3篇: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言材料

1956-1969我国重大成就

1、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
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
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
造胰岛素……”
2、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
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
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3、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5、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6、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7、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8、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
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
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
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9、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
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
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
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10、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11、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12、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
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
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
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
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13、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
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
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推荐访问:决议 奋斗 成就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