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季度党课讲稿2020整理汇编(1)【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二季度党课讲稿2020整理汇编(1)【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2 年二季度最新党课讲稿 5 篇整理汇编(1)
目
录
1. 微党课:弘扬“红船精神” 继续砥砺前行 2. “两个确立”专题党课讲稿:“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五重意蕴 3. 党课讲稿:着力“四真” 努力提高理论素养这个最根本的本领 4. 廉政文化月主题党课讲稿:廉洁齐家,培育良好家风 5. 纪委全会精神解读党课讲稿:纪委全会重要讲话释放的三个信号
微党课:弘扬 “ 红船精神 ” 继续砥砺前行
1921 年 8 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秀水泱泱,红船依
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引领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一直以来都是昭示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航标。
2005 年 6 月 21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刊发 5000 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指出“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和革命精神之源,并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纪念馆时,再次重申了“红船精神”,他深情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号召。
红船所代表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它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2020 年,是个极其特殊的年份,我们经历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举国上下集结所有力量,共同抗争疫情,并取得阶段性胜利。2020 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是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年。全面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2021 年,更是承载民族复兴梦想的“红船”驶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尤为需要弘扬“红船精神”。2022 年,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义。
。
弘扬“红船精神”,就是要牢记初心使命。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历史使命与中国人民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勉励和鞭策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和最高从政道德,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尺。”
弘扬“红船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既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不仅靠党旗前的宣誓、靠纪律规矩约束,还要靠不断学习、研究、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面对现实、分析问题,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将自己打造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弘扬“红船精神”,就 是要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从胜利走向辉煌的不竭动力,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奋斗的精神从建党之初就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中国共产党 100 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奋斗史。共产党人的灵魂是通过奋斗净化出来的。奋斗精神贯穿党的历史,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
“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永远保持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红船精神”是我党的重要思想财富和精神丰碑,历久弥新,价值永恒,它贯穿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属性。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切实弘扬“红船精神”,把践行“红船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下,继续砥砺前行、艰苦奋斗,推动中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早日达到理想的彼岸。
“ 两个确立 ” 专题党课讲稿:
“ 两个确立 ” 决定性意义的五重意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出发,深刻阐释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概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凝练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从而支撑起“两个确立”这一重大政治命题。
一、理论意蕴:“两个确立”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只有从理论上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才能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时势造英雄,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在承认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个人特别是领袖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历史地看,人民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需要政治领袖引领的。因而,“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领袖人物在凝聚群众、组织领导、领航定向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条件。
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权威,就必须确立和维护党的领袖的权威,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无产阶级同机器大工业相联系,是最先进的阶级,承担着人类解放的使命。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这样的事业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政党也离不开政治领袖来统揽全局,领航掌舵。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革命胜利后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领导核心。马克思恩格斯都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行过深刻总结。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革命胜利后组织新政权、维护新政权、建设新政权都需要权威。恩格斯则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他强调,“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
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以列宁为政治领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在共产党执政后,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更要重视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他认为必须牢固树立工人阶级的领袖权威和政党形象,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党的团结统一的党内派别活动,指出“任何派别活动都是有害的,都是不容许的”。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可以没有领袖。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是“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我们之所以有今天,都应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列宁凭着他在党内的崇高威望和强大影响力,亲自制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亲临一线指挥,才有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同志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出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才“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才“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要始终成为无产阶级领袖,就必须一身兼备理论力量和实际组织经验”。无产阶级领袖既是实践家,也是理论家。马克思恩格斯在
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列宁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结合起来,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因而,这一科学理论到了中国,就要实现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⑨党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推进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党的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功开创、坚持、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道路方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
务问题、“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主体力量问题,提出了许多原创性思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至关重要。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 9500 多万党员的大党、有着 56 个民族和14 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党中央没有核心、全党没有核心,那是不可想象的,是很容易搞散的,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党中央有核心、全党有核心,党才有力量。
二、历史意蕴:“两个确立 ”体现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结晶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没有前人提供的蓝本可以遵循。唯有向实践学习,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才能推动事业前进。“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最为深厚的依据,在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中。
1935 年遵义会议以前,党的事业屡遭挫折和失败,先后犯了一次右倾错误和三次“左”倾错误,与我们党没有形成过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指导是有直接关系的。邓小平曾指出:“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⑩党没有自己的核心、没有自己的理论,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逐渐成为党中央实际的领导核心。党有了自己的核心,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但是,全党真正认识到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大意义,并成为自觉行动,还经历了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先后遭遇了两次大的挑战。一次是长征路上,张国焘另立“中央”,公开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分庭抗礼,使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危险。在反对张国焘分裂党的斗争中,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得到巩固。二是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1937年王明回国后,否定了洛川会议以来中央的许多正确观点和政策,不经中央同意就擅自发表一些包含错误观点的宣言和声明,公然挑战中央权威,使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发生动摇。在 1938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要“以毛泽东为首”的重要指示,明确了毛泽东同志的政治领导地位。此后,经过延安整风,从中央领导层到全党都“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中国革命也开始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1945 年党的七大,选举毛泽东同志为党的主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统一,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历史表明,党确立毛泽东同志的核心地位,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推动中华...
热门文章:
- “十一个坚持”法治思想专题党课讲稿11篇2025-01-12
- 2023第三季度纪检监察队伍教育整顿党课讲稿3篇2025-01-11
- 两学一做党课学习心得体会13篇2025-01-11
- 党课讲稿:全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6篇2025-01-10
- 两学一做党课学习心得体会5篇2025-01-10
- 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学习心得体会10篇2025-01-09
- 纪律作风教育党课讲稿6篇2025-01-09
- 推荐党委书记讲党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保驾护航4篇2025-01-06
- 从严治党专题党课学习心得体会3篇2024-01-09
- 党课讲稿:党员要加强自我修养5篇2024-01-08
相关文章: